【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保养身体越发重视。伴随着电子设备进入千家万户,许多消息都在“朋友圈”不胫而走,宝妈忙于晒娃,男人忙于晒各种酒局,而在健康方面,则流传出一则“日行万步”可保持健康的说法。不过,对此,许多人还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难道仅凭走路就可以抵御疾病了吗?

其实,走路对人体有益并不是一种新鲜的说法,适当步行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其免疫力。那么,人为什么要走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一、人什么会走路?70年前发现的细胞有话要说

当我们学会走路以后,这种走路的步调就成为了自己的生理本能,伴随着一左一右的脚步,我们从儿童时期,将一直踏入老年阶段。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走路呢?最近,《细胞》上刊登了一项研究,并称人类走路或许和这种早在70年前就被发现的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有关。

在最新研究过程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脊髓部位的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可以向下肢发出“左右左右”的指令,并通过下肢肌肉的特定频率进行交替收缩,进而进行运动行为。

在小鼠试验中,研究人员激活了小鼠的运动活动模式,发现小鼠脊髓中的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和运动行为的活动节律高度一致。当小鼠进行运动时,其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的电信号非常强烈。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在小鼠运动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光遗传学,第二种则是传统化学方法,以此来对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进行调控。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一旦小鼠脊髓中的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被光给抑制出以后,其小鼠的运动行为则会立刻停止。同样地,在药物试验中,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由此研究人员猜测,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对小鼠的运动行为可能会起着决定意义。

从研究结论上来看,日常行走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仅凭大脑来进行操控,还和脊髓中的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研究人员表示是否可以通过作用于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来恢复一些退行性老年疾病。不过,目前来说,这项研究还没有应用于临床试验中,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腹侧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那么,在了解过人为什么会走路以外,我们再来说说经常走路会对身体和寿命有哪些影响吧!

二、经常走路,对身体和寿命有哪些影响?看研究怎么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经常走路对人体有着一定健康意义。在走路过程中,我们身体的大部分都在运动,无论是双腿或者双脚,其心肺器官也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中。因此,人体的呼吸会明显加快,肺活量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改善呼吸系统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那么,经常走路的群体,其身体和寿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欧洲心脏病学会公布的研究显示,对于8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每周慢走一小时,可以降低其死亡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来自韩国仁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调查。研究人员纳入了7047名85岁以上的参与者,并对参与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在所有参与者中,仅有538名参与者的身体活动量达到了指南建议。

在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排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发现,无论参与者的走路强度是否过高或者过低,走路和死亡风险降低都有一定关系。相比于平时不运动的参与者,每周至少慢走1小时的人,其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和走路能够促进心脑血管健康有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心梗、脑梗等疾病和血栓堵塞血管有着很大关系,而走路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微循环,不仅可以减少血栓形成,还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便于保护心脏,减少心梗、脑梗发生,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那么,这是不是说只要走路就可以起到促进脑部健康,健康长寿的作用。其实,也并不尽然。在走路过程中,还要保持一定量的走路步数和速度,才能起到健康的作用。来自南丹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走路步数、速度和脑部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纳入了78430名的中老年朋友,对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走路的步数、速度进行了详细统计。研究人员根据每天走路的速度,将参与者的每天的步数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偶然步数,每分钟小于40步;而第二种则是有目的步数,其每分钟步数大于40步。

过统计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参与者中平均每天走路8041步,偶然步数大约为3418步,而有目的步数则约为4623步。在长达7年的随访期间,在78430名参与者中,约有866名参与者患上了痴呆症。在排除过其它因素以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步数和脑部健康,也就是痴呆症有着一定关系。

随着步数的增加,其罹患痴呆症的风险也随之降低。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每天步数越多越好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三、“日行万步”是不是骗局?JAMA:每周4天日行8000步,即可获得健康益处

随着养生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而散步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运动方式,尤其多于中老年群体。还有说法称“日行万步”可以起到健康保健的效果。不过,这种说法却饱受争议。那么,这种“日行万步”的说法是骗局吗?

最近,来自于日本京都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言联合进行了相关研究,并称无需每天日行万步,只要在每周4天走路8000步以上,就可以起到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共纳入了3101的参与者,并要求他们连续7天佩戴计步器,并根据每周步行达到8000步以上的天数进行分组。调查发现,大约有62.5%的参与者可以达到每周超过3天以上日行8000步以上,其他参与者则仅有1到2天,或者完全不运动。

在超过10年的随访期间,大约有439名参与者因为各种因素去世了。在排除过其他因素以外,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每周不经常走路的群体,每周1到2天步行达到8000部以上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4.9,并且随着每周达标天数的增加,其全因死亡风险则会进一步降低。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每周达标天数越多,全因死亡风险就越低呢?研究人员对此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只要保证每周有4天达到8000步,就可以达到最大化健康益处。因此,从研究结果上来看,并不需要每天都要达到日行8000步,甚至10000步的运动量,只要是每周有4天左右的时间达到日行8000步左右,就可以最大化健康收益。

无独有偶,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结构的研究人员同样对每天走路的步数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6732名中老年女性,并统计了相关的健康数据以及日行步数。在平均长达6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了804例死亡。研究人员在排除过其他因素以外发现,参与者的死亡风险随和走路步数呈现着一种负相关关系,随着走路步数的增加而降低。

不过,不同于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这项研究在探究步数和死亡风险时发现,当参与者的每天步数超过4500以上,其死亡风险和4500步时的死亡风险并没有过大的差异。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以及走路速度有着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适当散步对降低死亡风险的确有一定关系。不过,具体步数则要视个人情况而定,不一定非要日行万步,每周抽出几天时间进行散步也能起到锻炼作用。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人体有着一定好处,而作为最为常见的运动形式散步,即便不用每天日行万步,也要抽空时间去进行散步锻炼,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更需要积极进行锻炼。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